欢迎来到OAJRC平台!

学术出版的未来: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生态

更新时间:2021/06/18 来源: 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 作者: 管理员 浏览量: 11526 人

越来越多的业界、学界人士认识到,学术出版的未来在于开放生态。只有构建全球化的、社群领导的、合作共赢的开放生态,改变学术评估体系,并且藉此改变学术出版的规则与文化,才是解决目前学术传播体系种种弊病的关键。


       近些年,很多具有远见的基金会和学术机构,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投资和发展,并制定相关政策。全球范围内,开放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迅猛,这带动了开放平台间的互动与整合,而跨领域、跨机构的开放联盟和共同行动机制正在成为主流——这都标志着开放生态的兴起。此外,商业出版商也在加速接入开放生态,试图在科研数据、论文评价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建立新的垄断霸权,并打压、封杀和并购新兴开放平台。这种复杂的生态之战将左右未来5~10年的学术出版格局。而科研政策和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进展缓慢,成为开放生态发展的最大障碍,也为学术出版的未来转型增添了变数。


  开放获取阵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增加投资。这些开放基础设施包括各种服务、制度规范、数字标准和软件,用以帮助学术社群、学术机构和独立出版商来构建相应的开放获取、学术传播和科研服务,不附带任何商业、版权和其他约束。2019年值得注意的是,开放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更多元,尤其是国家科研管理机构和慈善基金的加入。比如,由英国考文垂大学领导的开放获取专著平台Scholar Led获得了英国研究发展基金(RED)220万英镑的资助,同时也被列为OCPIM(社群领导的专著开放出版基础设施)的子项目。自建立之初,Scholar Led便提出了鲜明的 “社群化” 和反商业化理念,旨在打造一个发展合作平台,尤其致力于为规模较小的OA图书出版商建立基础设施。其核心目标是:使开放专著出版从市场化体制转向非盈利的、伙伴社群体系,也就是说,优先考虑学者共同体的研究需求和学术传播的公共价值,而不是商业利润。


  投资开放(Invest in Open)是另一个在2019年比较活跃的开放基础设施机构。该机构认为,科研体系和科学传播越来越多元化,但是现行的、由出版巨头垄断的学术基础设施仍然建立在单一的陈旧模式之上,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。现行体系对内容和数据的私有化垄断,及其封闭性的本质,更与科学本身的开放多元格格不入。只有构建新的开放体系,才能有效整合开放资源,真正实现合作性的学术出版,并最终实现开放科学。投资开放机构一直致力于这些方面的政策游说、募资和宣传推广,同时涉足开放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评估,以打造一个全球化的、由社群领导和支持的、在技术上具有互操作性的开放生态。


  慈善基金是扶持开放生态发展的一股新力量,比如,由慈善家Lisbet Rausing和Peter Baldwin掌控的Arcadia基金。2019年,Arcadia为美国维吉尼亚大学Advancing Hyku项目投资100万美元,旨在搭建一个开源机构库平台。该项目由维吉尼亚大学、开放出版商Ubiquity和大英图书馆合作运营,旨在通过基础设施来解决目前困扰绿色OA和机构库发展的结构性问题:增强开放资源的可发现性、整合零散数据库资源、机构库内容的使用数据追踪、为作者提供跨库文献整合同步、机构库内容的永久存储服务、机构库内容的阅读体验等。项目核心团队成员,Ubiquity的首席执行官Brian Hole对其意义这样评价:“多年以来,机构库一直被诸多问题困扰,难以获得研究者的认可,也无法满足学术共同体、基金方和公众对开放内容的需求。我们相信,Hyku会打造一个商业出版级别的机构库体系,从而使机构库成为更有价值的学术传播渠道。”


  除了新兴的开放基础设施,很多具有影响力的“老”平台在2019年也获得新注资或扶持。比如,全球可持续性开放科学服务联盟(SCOSS)对OAPEN、DOAB、PKP和Open Citations等平台提供了150万欧元的追加资助。这些开放平台均由非商业机构运营,在开放获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。


  未来5~10年,开放生态和开放基础设施的构建将是学术出版的创新热点。一方面,商业出版水准仍是很多开放平台的追求。另一方面,很多新兴模式在理念方面超越了现有出版体系,从开放传播的本质、学术共同体的合作需求以及开放增值服务等方向入手,设计和搭建开放基础设施。这些新思路和新模式将会深刻影响学术出版的未来。


  学术出版处于历史转型的十字路口,开放与封闭、公益与商业、颠覆与传统之争愈演愈烈。一直以来,欧美处于开放获取的发展前沿,无论是政府、科研管理机构,还是学术共同体,都在积极推动开放科学发展,通过科研政策法规和学术出版创新,促进开放转型,约束出版商的暴利。遗憾的是,中国作为世界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,面对全球开放大潮,仍处于观望和试水的阶段。这不仅不利于推动全球学术出版的变革,也让中国出版和科研体制改革与世界趋势脱节。开放获取有利于解决中国学术出版的两大核心问题:第一,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足;第二,中国科研成果的发表受制于国际商业出版巨头。欧美开放获取的发展实践,以及近期在开放转型协议、开放生态构建和科研政策改革方面的创新,为中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。对此,中国科研管理机构和决策者应该给予更多关注,并抓住机遇,参与到这场改变出版规则的博弈之中,不但要发出中国的声音,也要争取影响全球学术出版的走向。


原文发表于《科技与出版》,题为《开放生态改变出版规则: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发展评述》,在此分四篇博文刊登,略有改动,本文为其中第四篇。

  本文来源:本文来自任翔科学网博客;原文发表于《科技与出版》,题为《开放生态改变出版规则: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发展评述》
  原文链接: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blog-363928-1238277.html